在三国中,如果推举一位仁德之君,深得人心之人,那必定非刘备莫属。刘备是皇室后裔,贤德布于天下,报效汉朝之心世人皆知。刘备虽然为不折不扣的英雄,但早期却郁郁不得志,经常奔逃于众诸侯之间,而且还没有一块根据地属于自己。好不容易在陶谦手上夺过徐州,还被吕布偷袭,流落天下。


(资料图片)

但刘备不愧为世之枭雄,虽然屡次失败,经常寄人篱下。但却从没有人背叛过刘备。如在徐州之战时,刘备被吕布击败,妻子都没有来得及顾及,刘备就逃走了。谋士糜竺也陷落城中,面对吕布大军,糜竺本可以投降吕布,献刘备家小。但糜竺没有那样做,而是正视吕布而说到:"与将军争夺天下的是曹操,刘皇叔也是迫于无奈罢了!"吕布因此没有伤害刘备家小。

刘备输得再惨,都无人叛逃,估计是与刘备的品行仁义有关,而且被汉献帝认为皇叔也是身价大涨,估计三国很多人才都认为刘备是英雄,仰慕已久。所以知道其最后必定成事,愿意与其共患难。

而作为刘备的二弟关羽呢,一位天下无敌的大将,居然在打胜仗后却众叛亲离,这是为何?其实这件事很简单,因为关羽虽然勇猛,但在很多问题上都无法和刘备相比,从以下几方面就可以看出来。

其一,关羽的性格缺陷,刚而自矜,藐视士大夫。

刘备礼贤下士,总是很看重人才,但关羽不同,藐视能人,且极端自负。在刘备入川后,因被蜀中大将张任所阻,庞统阵亡,兵困待援。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等人前去支援。于是镇守荆州的重任就落到了关羽身上。关羽坐镇荆州,不能随意出击,应当以静制动。但时间久了,关羽与江东的矛盾越来越大,而且当诸葛瑾为孙权之子求婚时,关羽甚至大怒:"虎女焉能下嫁犬子!"这句话可把孙权得罪到家了,毕竟人家也是一方诸侯,怎能叫犬子。于是答应与曹魏联合共同袭取荆州。

公元214年,马超奉张鲁之命,前去救援刘璋。大军到时,在葭萌关与刘备对战。张飞出马与马超白天打,夜里打,数百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在谋士李恢的劝说下,马超归顺了刘备,自此蜀汉又多一位猛将。但此事被关羽知道后,大怒,认为马超有什么了不起,关羽很是不服,马超居然敢和张飞不分胜负。于是命关平入川报信,要与马超比武。马超大战张飞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而关羽却要与马超比武,分个高下。由此可见关羽之心何其自傲,无论什么人都不能遮挡自己的锋芒。

219年,刘备命关羽进攻襄樊曹仁,粉碎曹魏与东吴的联合阴谋。于是关羽整理军队,准备出发,并且命糜芳与傅仕人为先锋。可是二人在夜里饮酒不慎,把军营烧着,烧毁了很多粮草器械。关羽大怒,临阵换将,将二人各打一顿。命他俩防守后方,最后还说道:"若吾得胜回来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罚!"二人诺诺而退。糜芳为刘备糜夫人之兄,也算是最早追随刘备的将领,对刘备可谓忠心耿耿,好歹也是皇亲国戚,在关羽眼中却是一文不值,如此欺凌,怎能叫人不起异心。

在《三国志》中陈寿描述得极为准确:"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其二,关羽向刘备进言"螟蛉义子",使刘封怀恨在心。

在关羽攻打樊城时,由于兵力不足,把荆州军都调到了前线。曹操命大将徐晃前去增援曹仁,孙权也派吕蒙袭击关羽后方,关羽因此战败,兵退麦城。夜里命廖化突出重围去上庸刘封孟达处求援。

刘封年幼,与孟达商议。孟达说到:"在主公当初认将军为义子时,关羽就说将军为螟蛉之子,何必多此一举。"于是刘封想起此事,所以怀恨在心,不发救兵。以至于最后关羽毁败,被东吴擒获。

其三,荆州之兵家人被擒,军心大变。

关羽所领都是荆州之兵,北上攻打樊城,家人却在荆州。在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后,魏军见吴军得手,于是命人传言,荆州已经失守。关羽军心大乱,好多士卒都出城投降,愿与家人团聚。所以关羽兵越来越少,最后势单力薄被害。

《三国演义》第77回:是夜,城外吴兵招唤各军姓名,越城而去者甚多。救兵又不见到。

其四,关羽不是主公,人心不稳。

关羽虽然被刘备封为五虎大将之首,假节钺。可以说除了刘备外,关羽已经是蜀汉的二号人物了。但在注重忠义的三国时代,关羽在众将领心中仍然是一个武将,一个上司或者同事,并不是必须尽忠的主公。所以关羽虽然取得节节胜利,拿下襄阳,围困樊城时,很多人也只是认为关羽骁勇,而不是非要同生死的主臣关系。

综上所述,关羽自身不能容物,刚而自矜,不懂得权变相处之道,虽然胜仗连连,但仍然众叛亲离,死于非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