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点小程序,就能看到自家商铺当月电费,再与物业账单对一对,电费收缴是否合规一目了然。最近,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上线“电费小程序监管平台”,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监管,打通电费惠企“最后一公里”,让每一家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资料图)
涉企电费的收取退还一目了然
在南京路一家大型商场设有门店的石窑面包,是“电费小程序监管平台”的首批用户之一。登录小程序,来到商户页面,就可以看到门店当月的执行电价、用电量和电费,再对照物业方送来的账单,是否相符一目了然。
“以前电费账单都是由物业方或者商场方给我们,我们按单付钱,哪怕有疑问也没法查询,只能自己看电表估算。现在非常清晰明了,也不用自己算,对一对就行了。”石窑面包负责人叶瑾告诉记者。
更让她惊喜的是,去年上海曾出台《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对非居民用户给予3个月应缴水费、电费、天然气费10%的财政补贴。这笔减免是否真正传导到了终端用户?很多企业其实并不清楚。而有了小程序之后,物业每月按时填报用电量和电价,退费也显示得很清楚。“我们每个月电费一般在2万元左右,这次对了下,实实在在地退还了5000多元。”
该商场负责人则表示,如今每个月都会将电费和各商户用电量上传到小程序平台,接受市场监管局跟终端用户的双向监督,在优化提升商场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安商稳商。“去年国家7次电费降价,6-8月的用水用电用气也下降了10%。这些优惠红利都已足额传递给所有终端用户,为企业减负。”他说。
3841户主体可“一键”申报
记者获悉,此次上线的电费小程序主要面向非电网供电主体,即电网企业无法直接供电到终端用户,需由其他主体转供,如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写字楼等转供电到商户、租户等非电网直供电终端用户。
按以往的操作模式,这些写字楼、商场等的物业方每个月需手工完成所有商户租户的信息登记,并根据电价、用电量动态更新。不仅费时费力,还有可能出现信息不准确或电费违规收取等“打闷包”的情况,惠企政策是否及时传导到商户租户也较难查实。
如今小程序上线后,综合考虑了用户的“差异化”填报需求,尽可能满足所有转供场景,提供多种数据填报服务。各非电网供电主体可以逐条录入数据,也可以下载数据导入模板,利用工具“一次性”完成批量导入。市市场监管局反垄断和价格监督检查办公室二级调研员单立新表示,根据国网电力公司的统计,上海排摸出非电网供电主体3841户,并统一建立主体清单。
助企政策真正传导到企业
更值得一提的是,监管部门也可利用“管理员”权限登录,查看非电网供电主体与终端用户间电价及用电量,更好地掌握收费主体向用户收取电费情况,及时发现违规收费行为,由以往传统“实地监管”改为“线上监管”。企业也可通过小程序发起“一键举报”,建立起自下而上、双向监督机制。
“以往案件线索的来源有两方面,我们监管中发现的和企业的投诉举报。但是一些中小企业是‘沉默的大多数’,并没来反映电费问题。因此我们希望用智慧化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做到所有监管底数全明确、监管对象更确定、监管效率更加提高。”市市场监管局反垄断和价格监督检查办公室主任王峥表示,此次小程序上线是上海价格监管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监管的重要尝试,出发点是确保所有减费降负、助企纾困的政策实实在在传导到中小微企业,也解决了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缩短了企业的反馈路径。“以此为契机,今后小程序可能会拓展到水费等所有涉企收费的领域,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维权成本。”他说。
记者获悉,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非电网直供电领域价格收费专项治理,去年以不低于50%的比例抽取了2022户非电网供电主体检查。其中,在非电网直供电领域结案的案件,涉及退还多收电费6327.74万元。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结合非电网直供电收费工作重点、电价政策规定等,全面推广使用监管平台。同时,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国网上海电力等部门,做好非电网直供电专项整治工作。将非电网直供电环节收费继续作为监管重点,聚焦不合理加价、违规加价、以用电服务费等名义向用户重复分摊收费等违法行为。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关键词: